有這樣一位中國女科學家
她獲得了科學界的最高獎
但是她的成就遠遠不是一個獎項所能衡量
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她從中醫藥典籍和藥方入手
和其他中國科學家克服重重困難
一同攻關,發現并提取了青蒿素
使人們找到了對抗瘧疾的良藥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
自從青蒿素問世
瘧疾導致的死亡人數大大下降
這項發明已經拯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她就是屠呦呦
想必每個國人都知道她的名字
屠呦呦研究員(來源:諾貝爾獎官網)
2011年,她獲得了醫學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的拉斯克獎。2015年,她又和另外兩位科學家分享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首位獲得該獎項的華人科學家,也是中國科學家因為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這是一件足以載入中國科學史的大事。
屠呦呦獲獎后,她的研究和發明被媒體廣泛報道。但是,這些報道大部分都只是展現了一個片段,并沒有系統地介紹屠呦呦研究員的科研工作。而屠呦呦在獲獎時也只出版過一本學術專著。所以,在她獲獎后,如果我們馬上想找一本普及讀物來了解她的研究歷程,會有些失望地發現并沒有這樣一本書。
不過,北京大學醫學部的黎潤紅老師很早就開始關注屠呦呦研究員的研究工作。她還在讀書的時候就在北京大學饒毅教授和北京大學醫學部張大慶教授的指導下,用數年時間收集了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并形成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屠呦呦研究員獲獎后,我們第一時間與三位老師取得聯系,將他們積累的研究成果整理成《呦呦有蒿:屠呦呦與青蒿素》一書。
《呦呦有蒿:屠呦呦與青蒿素》
作者:饒 毅 張大慶 黎潤紅 等
策劃:辛 兵 楊虛杰
責編:孔祥宇 鞠 強
出版時間:2015年10月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該書作為第一本反映青蒿素研究歷程的權威著作,詳實記錄了以屠呦呦研究員為代表的科學家的重大貢獻和青蒿素研究獨特而漫長的科研歷史,首次呈現了饒毅、張大慶、黎潤紅等作者的研究成果,是全面理解屠呦呦研究員及其團隊的重要文本。
經過作者和出版社的共同努力,屠呦呦研究員獲獎后不到半個月時間,該書就已出版上市。2015年10月20日,在習近平主席訪英前夕,該書還作為中國優秀圖書的代表在“倫敦中國圖書節”進行了展示。
《呦呦有蒿》參加2015年“倫敦中國圖書節”展示
同時,該書出版后立刻受到了國際出版界的關注。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社(World Scientific)主動與我們接洽,雙方很快就出版英文版達成一致。2017年1月,《呦呦有蒿》的英文版正式出版,這樣世界上就有更多讀者能夠通過這本書了解屠呦呦,了解中國科學家獻身科學、服務人類的不懈追求。
《呦呦有蒿》英文版
這本書出版后,先后獲得過“2015年中國30本好書”、“第四屆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金獎”等重要獎項。
今年10月,這本書又獲得了由中國出版協會、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和出版參考雜志社聯合頒發的“2017年度輸出版優秀圖書獎”。
這個獎旨在獎勵在促進輸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推動“走出去”戰略實施的過程中取得顯著影響的優秀圖書,全年獎勵不超過100本優秀圖書。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呦呦有蒿》實實在在地弘揚了中國科學家的精神,展示了中國科學家的成就,讓世界更好地認識了中國科學家這一群體。
從屠呦呦研究員獲得諾貝爾獎到現在
3年多的時間過去了
但是她的成就不會隨著時間流逝而褪色
想了解她究竟是如何歷經挫折才發現青蒿素
以及她的這項發現究竟有多么重大的意義
就從《呦呦有蒿》這本書里尋找答案吧
(供稿:人文編輯部 鞠強)